吉林大學發表文章,調研尋知與其他外文數據庫網站 隨著信息資源的迅猛增加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校圖書館已經成為高校數字資源建設的主力軍。圖書館根據高校的建設需要,購入相應的中英文電子和紙質文獻資料。與中文數據資源相比,外文數據資源更能及時反映世界科技動態前沿和專業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高校師生獲取前沿科技信息的主要途徑,是高校推動科研和教學發展與提升的數據參照體系。在適應信息傳輸特征改變和用戶使用多樣化需求的現實情境中,高校圖書館對文獻數據資源的配置也在發生變化,逐步增加了外文電子文獻資源的比重,以保障高校科研和教學發展的需要。 20世紀末,我國高校圖書館開始引進外文電子資源。1998年起,CALIS(ChinaAcademicLibraryandInformationSystem)組織集團采購數據庫,集團采購成為國內高校圖書館外文數據庫建設的主要訂購模式。羅忠鳳結合耶魯大學圖書館的做法,總結出國外圖書館電子資源系統建設的核心問題,即圖書館電子資源采購方式、電子資源聯盟采購評價、電子資源采購談判中的技巧與策略、電子資源許可合同的術語[1]。王晉生對CALIS西文期刊目次數據庫的特點和功能進行剖析,提出高校文獻資源共建、共享的意義和對高校圖書館的影響[2]。徐曉津[3]等學者對集美大學師生使用IEEE/IEL(ElectronicLibrary)、Springer等外文數據庫的情況進行定量研究,從師生反饋情況、數據庫供應商反饋情況、本校下載量、本校外文數據庫使用情況與購買費用比較等方面進行實證調研后,對不同數據類型的使用率與數據庫評價水平的關系進行了評估。